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忆苦也有甜 品甜还忧烦
忆苦也有甜 品甜还忧烦
文 / 看云卷云舒 2011/11/9 20:22:05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51 次| 评论0
               忆苦也有甜  品甜还忧烦 
     今晚看到天气预报上,山东的上空云层密布,看来雨又要来了,常说一场秋雨一阵凉,来到窗前刚要关闭窗户,一阵烟呛味飘来,不知哪位又点燃了还没干的棒子秸呕烟呢,想到一堆堆的玉米秸白白烧了,我就会想起从前,想起了从前贫穷而快乐的秋收季节。 
    那时生产队啥秋庄稼都种,什么棒子呀、谷子、高粱呀、豆子有黄豆和绿豆呀、地瓜呀、芝麻等,样样都种,只是种的多少不同,因为交的公粮主要是夏天的麦子,秋粮交的就少了,主要种些产量大的如地瓜、玉米,其他的是各种杂粮。 
      那时集体劳作有点就像如今的户外,既辛苦又快乐。要说秋收让人真正感到一份辛勤一份甜蜜的话,那还是收数玉米了。 
     那时候农机少,秋天的收获季节是繁忙的,天还不亮,人都开始下地干活了,玉米棵子不撩到,满地先是“呵啪呵啪”掰玉米的声音。一会儿,露水就把全身的衣服浸湿透了,待日头出来露水下去,不知不觉,衣服就被身子慢慢暖干。十点往后,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又开始闷热起来,带细刺的叶子拉在脸上、腿上、胳膊上一道道的,汗水一浸,浑身刺挠着痒,刺拉着疼。掰玉米时的振动,叫那些粉尘会落满全身,掰完玉米时,头上脸上鼻孔里耳朵里到处都是尘土,擤出的鼻涕都是黑! 
     一天的劳作,就换回了满场院的收成,玉米堆得像小山,当天全队的(除壮劳力)老少,集合在场院里,围着玉米堆开始剥玉米包儿了。剥出的嫩玉米,随时收集起来,老队长早就架起大锅,添上水,够了一锅,开煮!嫩玉米好煮,不大工夫,煮嫩玉米的香甜气息就惹得大人孩子沉不住气了。当玉米刚煮熟的时候,玉米棒子太热,大人都用小棍子扎进玉米芯儿里举着吃,小孩顾不得,拿一个烫的左手扔给右手,右手再扔给左手,急急地啃一口鲜嫩的热玉米,口水就顺着嘴角留下来,那种独特的鲜、嫩、甜、香叫多少人至今难忘。 
    再一种孩子吃法,点一堆柴火,把带皮的玉米扔进去,烧个半熟,培上地瓜秧子一盖,闷一会,扒出来,扯掉皮,一吃,那叫一个香,冒着热气的玉米粒被咬的汁水乱冒,吃着可真香!等队里分了玉米,大人把玉米粒晒干拉成玉米糁子下锅熬成的玉米粥,喝着更香甜! 
    因为秋收连着秋种,扒出的玉米晒上几天就装到玉米栈子里,那玉米栈子使用高粱秸编制的箔席围成,下面要平整并且稍高于地面,先围起来不急了全部系住,随装随系,越装越多,玉米栈子装好了都有一人多高,立在场院上俨然一个个电影里的炮楼子。每天傍晚玉米栈子就成了孩子们捉迷藏的最佳所选。 
    待到秋种完工,才开始脱粒、晾晒、分选,最后入库。这时棒子秸才开始处理,先是队里留足牲口的饲料,然后按人口分,用于烧火做饭。 
     如今,地少了,机械多了,原来捡柴火孩子视如珍宝的玉米秸,早已无人要了,秋收变成了相应轻松的劳作,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工作。 
     原来一天累个够呛,体力消耗大,脑力动用少,躺在土炕上,倒下就睡。现在体力用的少了,经济市场需要的脑力多了,不知多少成功人士在温柔的榻榻米或雕花床上,辗转翻侧,总也难入梦乡。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