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沂水寄柔情
|
文 / 看云卷云舒
2012/5/5 14:10:59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12 次| 评论0篇
|
 |
沂水寄柔情
清晨,在去沂水的车上,漫天的阴云一直陪伴着。全车的人默默地望着车窗外的风景,天空被披上了一层薄纱,也静静地深沉着。路边吐绿绽红的树木,冲刺般地跑向身后,像是着急地寻找昨日的妩媚;远处随风荡漾的麦地和被绿树环绕的村落,在薄薄的雨雾中若隐若现。
进入沂水界,天渐渐亮起来,看着石灰岩裸露的土地和纯粹青石鳞立的山峰,心里不由响起小时候看的歌剧红嫂里的歌曲,“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静静地聆听、细细地感悟。记得陈毅在淮海战役胜利后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沂蒙山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处在崇山峻岭的革命老区,用鲜血和生命的付出成就了新中国;走出大山、走进殿堂的人,或许还有谁记得当年可以活命的煎饼?!
一晃这么多年,当年的不少受惠者已经从殿堂步入了庙堂,可是施惠的人还困在清贫里,却依旧热爱着、坚持着、拥护着。就如这春天里,蒙山仍旧从容地绽放出明快的新绿,沂水依然嬉笑着荡漾起欢快的涟漪;
我问厚重的高山,你不觉得委屈吗?高山凝重不语,只是敞开胸怀让我走进他的心田;我问荡漾的沂水,你不感到不平吗?沂水微笑不答,只是晃动身躯领我追随她的踪迹。
走到百米镶嵌着主席诗词的竹简状山坡,就像听到了主席带着湖南味的吟诵,我明白了蒙山留下了他的声音和主义。
漫步在一年四季“小雨”淅淅,彩虹高架的雨谷,细雨中的惊讶与橙色雨伞下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我明白了沂水送走了历史的伤痛留下了现代的欢乐。
坐在流星般下落的滑草跑道,享受一份风驰电掣一闪而过的感觉,我明白了人生的选择的重要,一旦当你决定去冒险,你就失去了驾驭和刹车的能力。
穿过心形的情人谷的砖制窗口,在丘比特箭穿起的心型桥上留影,走过镶嵌在地上的大大的“缘”字,再看看遍地的“爱”字,我或许明白了爱情是什么!花前月下、灯红酒绿、山盟海誓,根本不是爱情,那是激情!相濡以沫、艰难求生、无私付出才是与生命相随的爱情。
想想遍布山沟的、虽然没有硝烟的野战谷,里面定然谷内壕沟、碉堡遍布,战争场景再现眼前,我明白了沂蒙没有忘记历史,没有忘记先辈们付出的鲜血,或许只是时代忘了他们。
看看在山路上做着一点小买卖的当地人,为了把眼前山里的煎饼或山果卖出去,老者或妇女们卑谦的笑容,沂蒙人还是那么纯朴!在这个还保留着真诚和良知的深山,我明白了,步入殿堂的人应该惭愧,新中国应该感激他们,快速发展的时代应该拉着他们向前。
我不知道同行朋友的感受,但是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就如我们的性格,我们既然能容忍敌手投降后的合作,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最憨厚的脊梁—农民,走出清贫,享受他们应该享受的幸福和安康?!
在山东,我们都是泰山的子民,黄河的后裔;
在全国,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长江、黄河的后裔;
在全球,我们都是高山的子民,大海的后裔。
在沂蒙,蒙山沂水孕育的子孙存留着最简单的质朴。沂水人的淳朴,就像这绵绵沂水一样长远;蒙山人的刚直,犹如巍巍蒙山一样挺拔。我尊敬蒙山沂水,就如尊敬祖国。
但是,我为自己不能为这片-----只是奉献,不求索取的土地,为不能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做出应有的贡献而羞愧。我现在能做的只是愿意把自己的欢乐与蒙山沂水相连,把一份能到南方或国外转一圈的费用,分几次支出在这里,哪怕多买几分不一定合口味的沂蒙特产,但是这特产一定合乎我的欣慰!
回家的车启动了,听着大家一起哼唱的沂蒙山歌曲,我仿佛又看到山坡上,牧羊的老汉挥动着短鞭,簇拥着一群山羊,用苍老的音调哼唱着沂蒙山小曲,那歌声时隐时现,又连绵不断,就似那沂水把一生的柔情永远地缠绕在蒙山,不离不弃! |
|
|
*************************************************************** |
还没有评论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