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山里的麦子熟了
山里的麦子熟了
文 / 看云卷云舒 2012/6/6 21:49:43 发表| 已被阅读过 187 次| 评论0

    “杏儿黄,麦上场,”这句话一点都不错,伴随着黄橙橙的杏子成熟,农村进入了繁忙的麦收季节。今天,和几位朋友到北部山区去采摘麦黄杏,驾车走进了山区狭窄又弯曲的进山公路,渐渐路上铺满了才收割的麦子和急急忙忙翻晒麦秆的妇女,同行的朋友有些不解,现在不都用收割机了吗?怎么还在路上压?话音未落,一位一根扁担挑着两大捆麦个子的妇女被我们的车超过,大家不约而同地回头望去,一端一捆半人高的麦个子压得扁担上下颤动的厉害,从那妇女紫红脸膛上张大呼吸的嘴,可以看出很吃力,但是,她的步伐却没有放慢。这还用解释什么,大家都明白了,山区的田地沟多、地小,大都在陡峭的山坡上,连一般的机械都进不去,何况大型的收割机,他们的麦收还保留着相对原始的状态。
    以前,有些朋友周末到山区爬山或暴走,总是看到了山村的清新空气和安静,也觉得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悠闲的状态远胜过城里的紧张,不少人羡慕山里的慢节奏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却忽视了原始麦收的滋味。
    这时的天经常刮起干热风,干热的风像一把刷子,从南刷到北,再从北刷到南,两天前满山的碧绿眨眼间被刷成了一坡的金黄------麦子熟了!霎时,慢吞吞的村庄就像听见了冲锋的号角,立刻紧张、忙碌起来。镰刀、扁担、绳子、牛马和车子,纷纷亮开架式,冲出弯曲的街巷,直奔流火的山野。
    其实,留在山村的青壮年很少,大多数青壮年都走出大山奔赴了城市,为了生存更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摆脱和自己一样贫困的机会,家里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有的能请假回家的外出打工者,早早回来帮助家里抢收麦子。但是城里的公司或单位是没有麦收的假期,更多的打工者离不开岗位,虽然他们大多都干得是环卫、建筑等,想想在毒辣辣的太阳下,年迈的父母和独撑家园的妻子艰辛麦收,让谁不一股酸涩涌上心头啊!
  山里的收麦季节,全家是不能睡懒觉的。为了趁着凉快好干活,天毛毛亮就得起来了,干不动了的老人或孩子在家做早饭,能干的总是先磨好镰刀,带上草要子、扁担上坡了。
  进入到地头,一边嘟囔着太阳慢些出来,一边挥动着镰刀,左手把一片麦子齐刷刷搂在怀中,右手的镰刀成弧形状态一扫而过,一抱麦子便躺到在脚下。几把之后,双手把麦子抱到草要子上,一地的麦子就这样先成了一把一把的,再成了一捆一捆的,越堆越多。这时候,炸开的麦芒扎得胳膊已经满是红丝,尤其是毒辣的太阳根本不停收麦人的企盼,照样红着大圆脸出来了,晒得满脸通红,浑身是汗,汗水一浸,满是红点、红丝的胳膊格外刺挠。
  这时送早饭的来了,一个小竹篮子盛着热乎乎的饭菜和装满稀粥的瓷罐,一块毛巾盖在上面,当割麦子的休息吃饭时,送饭的把在地里的麦个子慢慢移到地头或路边,然后拣拣落在地里的麦穗。
    当割完麦子,运输就成了急迫的事情,如果路能通车,街坊邻居的不管和谁说一声也能帮忙拉到路边。但是进不去车的地方,只能一根扁担一趟趟地挑出去了。现在已经没有了场院,没有脱粒机的直接就在公路上借用来往的车辆压了。用叉子把麦秸一遍遍的翻动,然后等待车碾,如此反复,直到麦秸和麦粒完全分家,再把麦秸一点点地挑到一边,再等待热风刮起,轻轻用锨把麦子扬起,靠风刮走了麦糠,跟前落下饱满的麦粒。只有此时收麦人的感觉才幸福快乐,这是丰收的幸福,收获的快乐,一切的疲劳、焦躁,都退到了一边,挂满粉尘和麦糠的脸上露出洁白的牙齿。高兴那捂了一个冬天的梦想,终于长成了一穗穗沉甸甸的饱满;快乐这浇灌了一个春天的心愿,长成了一粒粒金闪闪的麦粒。
    麦子熟了,山里的人累了,不知那些现在离得并不远的从山里走出来的人,可还记得家里不听你话还在种地的父母或兄弟,请不要在电话里抱怨甚至训斥他们,回家帮帮他们吧!
    中午,当我拿起白白的馒头,嗅出了大地的芬芳,嗅出了清水的甜香,更嗅出了庄稼人劳作的辛劳和幸福,不由地从心里感谢家乡土地的赐予,感谢这片土地上勤劳的耕耘者!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