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菩提树下闻禅意
菩提树下闻禅意
文 / 看云卷云舒 2012/6/6 21:59:23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13 次| 评论0

    年轻的导游小伙操着海南普通话介绍,南山寺是三亚最大的旅游景区,南山的形状如同一只巨鳌,古代称之为鳌山,山上四季树木葱翠,鸟语花香;山顶终年祥云缭绕,气象万千。史传唐天宝年间,高僧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因海上屡屡遇到台风阻挠,第五次鉴真一行又遇台风,船漂返到南山。鉴真大师在南海诸寺传经布道一年后,第六次东渡日本终获成功。还传,日本第一位遣唐僧空海和尚西渡中国时,也是先到南山,休整数日后,顺利抵达长安。由此可以看出,南山被佛家视为福祥之地。
    来到南山寺,宏伟的唐式大寺庙坐落于古木葱茏的南山半腰,寺庙背靠南山,面朝南海,东盘青龙(山),西伏白虎(山),按照风水学分析这是一个绝佳之地。寺前东西两面坡地尽是菩提树。“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指人豁然开悟,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之后,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后来,又圆寂于菩提树下,所以菩提树成了佛家圣树。
    世传禅宗第五世弘忍大师在湖北东山寺传法,想从弟子的开悟诗中选拔接班人,他在菩提树下设坛开考,最先响应的是他的上首弟子神秀,他的禅诗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诗的意境已经相当不错了。这时,恰巧在寺院里打杂的慧能对这首诗不以为然,脱口吟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大师拍案叫绝。这首诗表明了心即是佛,一切法空的大悟境界,资历极浅的慧能因此而得五祖衣钵相授。因恐同门不服,五祖让慧能连夜逃走。逃走途中,路径光孝寺,刚好印宗法师在讲解《涅槃经》。一阵轻风吹来,佛阁顶上的旗幡随风飘动,印宗法师便向众僧发问:“这是什么在动?”一僧曰:“此乃幡动。”另一僧谓:“此乃风动。”慧能走上前去插话道:“此乃心动。”此话一出,满座骇然,印宗法师随即走下坛来,纳头便拜慧能为师。第二年慧能即到韶关宝林寺创立了禅宗南派。一跃成为禅宗六祖。同年,神秀亦在湖北创立了禅宗北派。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诗的传诵,远远超过了故事中两位主要人物的知名度。
    站在南山寺的大殿前,手扶菩提树,倾听佛颂歌,顿觉这里山青海阔,海山相连,海光山色相得益彰。感叹自己若是有:“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心性,那就真正提升了素质,哪还敢奢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
    远眺那矗立在海中108米高的南海观世音佛像,扎实的站立在波涛中,气宇轩昂又面带微笑,任风吼浪击,波涛拍岸,惊起飞絮,岿然不动,心中一句:“阿弥陀佛!”,顿觉身心沉浸在“天接水色真空色,浪激石音似梵音”的境界中。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