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村柳沟
|
文 / 谢亮
2012/6/9 22:10:41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20 次| 评论0篇
|
 |
说起柳沟村,大家都不陌生;是个先进文明村。村里人有和城里人同样的居住条件,有先进的文化体育设施;有优美的生活环境,现如今的柳沟村很有知名度。
其实不然,在二千五百年前的东周奴隶社会就有了柳沟这个村名。当然,大家不清楚会问;当时柳沟村村名如何由来。这还得先从【大王刘展熊】说起,据有关历史上的文字记载;在春秋战国前的东周时期,有个名叫跖【音至】的人,生于齐国以南的柳下村。此人姓展名跖,还有绰号叫熊;赭山山前一村名叫柳沟的于柳展熊很有关系。在【庄子。盗跖】篇中说;盗跖者,死后葬于东陵之上。【汉司马虎】注;东陵;是陵的名子;【唐朝杜佑】著通曲上说;汉,阳丘县;有东陵山盗跖死处。
通过以上的文字记载说明【跖】确有其人,葬东陵其处。
还有更详细的文字解释,说位于现在明水城区的西北【现在的赭山工业园区】因山之南坡,石发赤,故名叫赭山。此山东周时期就叫东陵山,在当时的东陵山和平陵古城有关;西汉就置平陵为郡国。此山在平陵城东,当时就叫东陵山;山上又有跖的坟墓,陵字可解为山亦解为墓。书中所讲的【跖】何许人也,这得从两个方面去看。就当时东周封建王国的统治者来说;【跖】是个祸国殃民大强盗。他们一直把【跖】这个农民的起义领袖恨之入骨,十分厌恶,怕他带领广大的奴隶推翻他们的统治政权,为此把他为盗,处死;葬于东陵山之上。
但是,天下的老百姓就当时,对【跖】在春秋末年;领导奴隶横扫天下的壮举,很是敬仰。久日久之,人们就把埋葬【跖】的东陵山故称为柳将军山。历经几朝在民间对【大王柳展熊】崇拜越传越神;他的神话,故事在我们柳沟村世世代代,祖祖辈辈提起来那真是家喻户晓,妇幼皆知。传说柳展熊是我们柳沟村人,在村中有一大石上有他的大手印;传说他是一位爱民的好官。有一年,洪水来淹章丘;就在洪水快淹到村庄时他变成一盘小长虫,跳入洪水之中;洪水猛兽害怕了,大水马上退下来。从此,洪水不敢来淹章丘,更不淹柳沟了。天旱求雨,乡民们对柳展熊是顶礼膜拜,相当灵验。所以我们柳沟是不旱不涝,风调雨顺的风水宝地。
另外,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埋葬【跖】的东陵山,人们习惯了,按音就叫赭山。在赭山的山顶上【现在的微波站】有一块五六亩地平地;人们叫它王坟顶。据说,这王坟顶就是当年柳展熊的墓地。山顶上有一巨石,上有大王柳展熊的大脚印;和尿尿跐的洞。说起来那是真神,在王坟顶的山前,就是现在的红石埠。
对红石埠的传说,在民间也很多,说;山上有个寨叫王家寨。当时有一位绿林好汉占山为王。山后的河南村,那时叫王兵马庄;实际上就是王家军队屯兵屯粮养马的地方。王坟顶东北的村庄叫四营,实际就是现在前,后,中,西营的总称;驻扎着王家的军队和官兵。官兵和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相互进攻打斗。那时的红石埠就是古战场,传说中的山之南坡;石发赤,是人们鲜血染成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当时的红石埠,是我们村的土层极薄,地面落差较大,几乎是不长庄稼的山岗子地。现在好了,从我们村东的公路直通王坟顶,公路两旁绿树成荫,工业园区星罗棋布;环境优美,各家经济效益都很红火。
站在山上向下看;座座厂房有红蓝,车水龙马道路宽;绿树成荫风光秀,南坡赤石寻不见。
从下举首看赭山;条条道路通向山,两旁全是工业园;王坟顶上有人住,微波钢架入云端。
这真是;柳沟村名依旧在,地覆天翻换人间。
|
|
|
*************************************************************** |
还没有评论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