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小说>>穿越水泊梁山(三)
穿越水泊梁山(三)
文 / 浩峰 2012/10/11 21:03:06 发表| 已被阅读过 509 次| 评论0
三、局长吴有亮

下午四点钟,梁山县文物局的一把手、局长吴有亮,在县委秘书长王辰的陪同下,推开了县委书记张子虚的房门。
吴有亮,三十七八岁光景,西装革履,给人精明强干的印象。一进门,不等张子虚招呼,吴有亮抢先说:“张书记,向你汇报一个喜讯,特大喜讯。”
张子虚招呼二人坐到对面的沙发上。“坐下说。瞧你俩乐成这样,怎么,景区好汉座次碑的事有眉目了?”
王辰道:“张书记果真料事如神。”
吴有亮道:“经过我们文物局的初步勘查判断,这次发现的残碑,的确就是梁山好汉聚义时留下的座次碑。”
张子虚追问:“消息准确吗?有几成把握?”
吴有亮答道:“我刚刚从现场回来。上午接到委办的通知以后,我们非常重视,立即组织文物局最精干、最专业的文物鉴定人员组成班子,由一名副局长带队赶赴文物出土现场。经过他们认真鉴别,判定是真正的北宋末年的文物。我接讯后立即赶过去,会同鉴定班子成员进行了认真复检,反复研究,慎重推排,初步结论是:第一,这是一块古代残碑,可以排除现代人为造假的可能性;第二,从碑的规模形制和雕饰图案来看,此碑气魄宏大,古朴而高雅,有王家气象,绝非民间手笔。第三,此碑的装饰图案庄重而又喜庆,可以排除墓碑一类的文物。制作的年代应当正是在北宋末年;第四,由于古碑损坏严重,四分五裂,尚无法估计它的全貌。但是从残存的碎片上来看,碑上所刻文字并非汉文,也排除了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等古文字的可能,却有些类似拉丁文字。我们怀疑这正是《水浒传》上所描写的蝌蚪文字。根据这几条,加上此碑所在的方位,我们初步判断,这块古碑正是梁山好汉聚义时的英雄座次碑。”
张子虚专注的听完吴有亮简明条理的汇报,满意的点点头。吴有亮是张子虚手下一员爱将。自从几年前张子虚到某乡镇检查农业工作时,听了时任副乡长吴有亮的一次工作汇报,起了爱才之念。一年多的时间吴有亮在官场春风得意,如同坐了直升飞机,从副书记、镇长、乡党委书记,一直坐上了县文物局局长的宝座。
说起来,在其他的县市区,文物局本是个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单位。梁山县却大不同。在梁山,旅游局、文化局、文物局是可以和财政局、公安局、人事局等大衙门平起平坐的部门。当然,这与现任县委书记张子虚一手制定的梁山经济发展战略思路有直接的关系。
梁山县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经济薄弱,资源匮乏,人才稀缺,教育落后。种种现状,让当时刚刚走马上任的县委书记张子虚煞费苦心。当其他兄弟县市区纷纷制定出“科教兴县”、“工业强县”等发展战略的时候,张子虚没有盲目跟风。他以独到的目光,紧紧地盯上了“水泊梁山”这一梁山县独有的稀缺资源上。经过一番调研的功夫,他提出了“梁山文化兴县”、“梁山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思路,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的一致赞同。为了实施好这一战略,他以雷厉风行的手段,调整加强了旅游、文化、文物三个部门的领导班子。给三个局扩大编制,增加经费,增派精兵强将,以形成对其总体发展战略的强大支撑。三个局目标一致,分工明确。旅游局负责建设打造梁山景区及餐饮宾馆等旅游接待设施;文化局负责打梁山牌,唱梁山戏,通过各种文化传播媒体和文艺形式,传播梁山文化,宣传梁山精神,为梁山旅游造势;文物局则负责挖掘梁山好汉聚义时留下来的各种文物和实迹,搜集整理历代有关梁山起义内容的文化典籍,用文物和古迹对旅游和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几年下来旅游局通过招商引资,大兴土木,把景区旅游办的红红火火。旅游业已经逐步成为梁山经济的重要支柱。文化局的文化宣传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尤其《水浒》电视连续剧在央视热播,全国形成了一波水浒热,带动梁山旅游锦上添花。只有文物局一直没有大的动作。尤其在实物考古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快成了梁山人的一块心病了。身为主管此项工作的文物局局长吴有亮几年来如坐针毡,度日如年。
若果说寻不到梁山好汉的遗留文物,在白头翁郭道深来说,感觉到的是人生遗憾,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郁闷和纠结,还有对梁山人民的一种愧疚的话,那么在吴有亮来说,感觉只有一个字:急,一种火急火燎的急。
每日里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每时每刻心里就想猫挠一样。吴有亮感觉像一只被囚禁在牢笼中的老虎,任凭有钢牙利爪,却无处使力。
有天晚上做梦,他竟然穿越到北宋末年的梁山起义军中,见到了很多梁山好汉,看到了数不清的梁山文物。他看到宋江的照夜玉狮子驹,看到了猎猎招展的那面“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还看到了别在黑旋风李逵腰里的两把板斧。对,正是它,板斧,只消一把,能够带回去,有这个物件,还不叫张书记乐开了花。正想着,忽见李逵两道凶恶的目光射过来,大喝一声:“咄!兀那不尴不尬的撮鸟,贼兮兮的只觑黑爷爷作甚,直娘贼,休走,且吃我一板斧。”吴有亮撒腿要跑,一柄寒光闪闪的大斧迎头砍来,惊得他大叫一声,梦中醒来,满头冷汗。
这么多年没头苍蝇似的四处探求,却一无斩获,吴有亮一颗勃勃雄心渐渐凉了下来。私下里常叹自己时运不济。闲下来和班子成员闲谈,他劝郭道深也别太较真,有些似是而非的文物,打打马虎眼,拿出来搪塞一下。省的每年年终写工作报告,总得写点工作实绩吧,每回把秘书小王难为的三天三夜写不出来。可这白头翁就是油盐不进。
吴有亮用出了全部的耐心,循循善诱,娓娓相劝,旁敲侧击,有一回劝得急了些,郭道深把眼一瞪,硬邦邦地来了句:“吴局长,这档子事我干不来。不行我去分管别的工作,你另请高明。”他一个老同志,资深副局长,业务权威,能奈他何。只好打个哈哈过去,心里却在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怎么遇上这么个拧筋、犟种。狗屁权威,占着茅坑不拉屎。”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