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散文>> 文祖印象之二——齐长城的青
文祖印象之二——齐长城的青
文 / 雁扬天 2012/11/19 19:48:10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87 次| 评论0
    一直以来,我就以为齐长城是青色的,不管是在印象中抑或潜意识里。——就象隆冬寒风中,一株抖落了浑身叶片的老树,傲然无畏、不屈不挠的枝干所泛闪的那种铁质的青。
   站在锦阳关的城楼前,我的感知更添加了着重号:那青青的瓦页、青青的石墙,无不散烁着一片令人怦然心动的光; 楼上那几根紫红的立柱倒成了极好的点缀和陪衬。如果说齐长城是一本悠远而博大的线装古籍,那么锦阳关便是她的封面,浩浩典雅而又雄雄庄严......
    登踏锦阳关的石级,心头的鹿撞掩饰了脚步的声响,明知是公元2005年重建的城楼,但我偏偏 认为是在攀越历史的古迹。
    楼顶凭垛墙极目远眺,但见东边的齐长城只剩断壁残垣、隐约废墟, 西面的齐长城却绵亘逶迤、 嶙嶙苍郁......。懂玄学的长辈曾告诉我:在四象中,青龙的方位代表东;在二十八星宿里,青龙又是东方七星的总称,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一阵清风吹来,我理了理凌乱的头发,举目再望,我分明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的齐长城,似一条神奇的青龙,蜿蜒千里于齐鲁大地。她头倚青岛海滨、尾摆平阴境内,,时而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时而遨游峡谷幽峪之上......在以前的拙文里,我曾写过:黄河是章丘的北墙,奔涌着黄黄的激情;齐长城是章丘的南墙,凝固着青青的灵光。而眼下,我蓦地觉得一束束的灵光集聚而来,笼罩了整个锦阳关......哦,青色的齐长城,青青的灵光呵!你是否辉映了数终军请缨的铠甲?你是否磨砺了杜伏威不屈的刀枪?你是否催旺了大铁匠的炉火?你是否渗浸了五音戏的唱腔?领略了你的风采,一代婉约词家方写下豪放的“鬼雄”诗句;参透了你的底蕴,堂堂朝廷重臣才吟出忧怨的 “怜农”曲篇;有了你的熏陶,李开先的《宝剑记》回肠荡气!有了你的吹涤,孟洛川的“祥子号”猎猎争先!......
  “快来合个影!”文友的招呼把我从幻化中拽了出来,是的,该在锦阳关上照个相。——历史是不能重现,但追 忆每段历史,都有一处最适宜的突兀的切入点。而每一个切入点都是应该被永恒定格的。
   与众友下关后,又攀上了西边的齐长城。踏着青灰的石墙,似踏在青龙的脊背上。  我觉得脚下的每一块石头都蕴含一个传奇、每一颗沙粒都承载一个故事....传说,秦始皇扫平六国之时,梦一青龙下凡于东方,便命官兵搜寻。官兵见到似龙的齐长城后急回禀奏,秦始皇谓为祥兆,遂照样在北边陲的群山中修造了万里长城。传说,汉代修典的史官为了堆砌秦始皇的暴行,特意把“孟姜女哭齐长城”的悲剧移植到了秦长城。还有最憾人的传说,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游击队被数倍日寇包围在岭顶的齐长城上,打光子弹的十多条汉子,为免遭被俘受辱,均从八米多高的长城上 跳了下去,那红红的鲜血在青色齐长城的辉映下,闪耀着碧碧的光芒......啊,齐长城,因了故事,您才有生机; 因了传奇,您才有灵性!
   “快看,这儿最宜于防守了!”循着文友的声音,我快步走到一排参差的垛口前,朝长城下的山坡瞭望。我仿佛看到了漫山的旌旗,仿佛听到了震天的呐喊......。战国的烽烟、隋唐的争战、宋元的厮杀、明清的炮火、军阀的暴 行、 还有日寇的践踏,一幕幕惨烈的画面闪现于我的眼前。是啊,历史的动荡无不给齐长城烙上深深的印痕,  但 她青青的躯体依旧坚毅不屈、依旧傲然屹立!
    翠绿的玉米、 浅黄的谷穗、褐色的花椒、深红的野花簇拥着青青的齐长城,逶迤在幽黛的山峦上。众色彩的蓬勃倩靓固然令我欣赏,但我却更心仪齐长城那恢弘的青青。这青青之色凝聚着一种厚重深沉、练达沧桑的气场;飘逸一种圣雅神幻、超凡脱俗的灵性!
   走下齐长城,我虔诚地朝她一揖:齐长城啊,您这青青的灵性已澎湃于我的血液里了,今后我的人生之旅必定绽放璀璨的异彩!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