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内蒙古游记
内蒙古游记
文 / 木槿树 2013/9/17 16:16:06 发表| 已被阅读过 332 次| 评论0
                                
    暑假后期,天气也不那么酷热难耐了,正好也到了我们计划好的旅游日期,那就是要完成全家梦寐以求的内蒙古旅游计划。
   初到内蒙古,他们的文字,车载里的草原牧歌、导游说 契丹的起源、契丹的文化、契丹人的名字、祖先大漠里的纷争……忽然的塞外风情扑面而来,让我们立即感觉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在这种新鲜的犹如探秘般的感觉中,开始了我们向往已久的内蒙古之旅-----
    
                     导游篇

    几个小时的机车劳顿后,我们凌晨一点多终于到了此次之旅的目的地,内蒙古赤峰市,接机人员告诉我们,明天将有一位内蒙古非常帅气的导游小伙子为我们做四天的导游服务,她说导游的名字叫做赛音。所以大家都很期待是不是一位身着蒙古族服装的小伙子是个什么样子。
    第二天上来一位普通的小伙子身着T恤休闲裤说着标准的普通话作自我介绍,说自己是此次行程的导游,他说自己的名字太长怕我们记不住,就叫他赛音就行。他还说他好多朋友和同事都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俩字,其中有一个同学每次填表格时都得填两行格子,非常的麻烦,所以干脆就改成了俩字,一位游客悄声调侃,“这就是非常帅气的小伙子?”我则抱着这样的心态,只要不要像许多当地的导游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向游客恶语中伤,冷嘲相向就好了。不过从这两年国家旅游局下大力度整治旅游行业,导游虽说潜规则还是存在,但却不再像以前那样态度蛮横,唯我独尊了。
                             
                       行车篇

    内蒙古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每一个景点之间都相隔数百里,行车时间短则二三小时,长则五六小时,所以导游便有足够的时间向游客介绍当地的人文,地理、风俗。他说蒙古族人在这里只占汉族的百分之十左右,主要还是以汉人为主。所以大家来到这里衣食住行也就不会存在不适应。他还介绍来到这里不能做比较,因为济南繁荣的经济是不能拿来和经济不发达的赤峰市来相比的。还有就是大家出来旅游要做到三不JIAO,那就是不睡觉,不比较、不计较。第一条我是非常有同感的,但导游的那句“陌生的地方都是风景”,的经典语句对那些一上车就呼呼大睡的游客来说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有人对这样的游客这样描述,一路睡得东倒西歪,到了景点睡眼惺忪懵懵懂懂失望的“哦,这就是大海阿,?这就是大山阿?”。他们殊不知行车路上错过了好多的风景,异地乡村,房屋建筑风格、不同于家乡的庄稼、树木、田野……。
    而我就算导游不提醒我也是每次不管去哪里自始至终都饶有兴致的观赏沿途的景色,尤其在内蒙古,在城市我研究商店名字附属的蒙古文字,它们的形状就像一把把长短不一的钥匙,每个字看不出有什么大的区别,也就是长短的不同。看他们起得五花八门的店名,有一家卖节能灯的店令人忍俊不禁,叫做(节能灯就是小气鬼),真是又睿智又幽默。
    出了市区,看当地农民种的玉米,大家都知道当地叫做苞米。导游介绍,那些像玉米但比之矮的的是青蜀,它们是饲料,永远也长不出果实的,看满山坡的西瓜想象一定比我们乡间种的西瓜甜,因为土质不同嘛。
    最令人兴奋的是我们有幸正逢向日葵灿烂开放的季节,内蒙古盛产向日葵,农作物间作的一片片向日葵花金黄绚烂,美不胜收的景象令游客赞叹不已,赛音不忍我们遗憾的在车上举起相机徒劳的摁动快门也拍摄不出最佳效果,所以他让司机停车十五分钟,大家兴奋地跑到葵花地边兴奋的亲密接触着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景象。上车前行了一段路后,车便钻入了莽莽群山中辗转穿行,正纳闷何时才能走出延绵群山时,车拐了一个弯陡然的山从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城,那城市来的是那样突兀,毫无郊区到城市的过度,让人感觉好像是小寐初醒,令人疑窦丛生。
    车过草原,看乌云密布下的厚重的草原,看被雨水滋润的更加丰霈的草原,看雨后氤氲着湿气肥美的草原,看阳光穿透乌云霞光照耀的草原,看牛羊在疾风骤雨中依然忘我的吃草,嬉闹中的草原……。有意思的是一大帮的驼队也不怕人,路窄车宽过不去但不管司机怎么摁喇叭它就是在路上怔怔的不走,已是傍晚司机师傅急了因为得赶时间,所以他挂档前行想把骆驼轰走,在司机频频摁喇叭和步步紧逼下那匹骆驼依然不紧不慢的给司机领了足有二里路才作罢走下公路。这让兴奋地游客们不只不着急,还有点遗憾再领一段路该多好!

                        草原篇

    从山村田野没有多少过度就出现了牧场,现在是草原旅游的最好季节,但草原不是碧绿的,是那种成熟的青与黄,有一片居然像是小麦成熟前的柳黄色,只是比小麦更炫目灿烂,现在的季节好的牧场是那种没膝的草,大巴车行走在延绵数百里草原中玉带似得公路上,让我们尽情的观赏现实版的大草原,悠悠的白云,成群的牛,羊、马、骆驼群,只是见不着洁白的羊群,赛音说这里早先是雪白的品种羊,但这一带草原有一种带倒钩的草,那种羊的皮肤薄,这种草能钻入羊的皮肤中牧民却拔不出来,羊的皮肤会慢慢发炎糜烂所以羊就慢慢死掉了,所以那种羊都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这种黑花头身体白的的羊。但这里的草原有个好处,它不是那种平原式的草原,那种草原冬天下了雪一马平川的白,天是白的地是白的,人能看自己身上衣服的颜色调整眼睛,但羊看自己看同伴也是白的到后来羊也就容易得上雪盲症,到后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羊也就慢慢地瘦弱而死。而这里的草原就不会,因为它是属于连绵起伏有坡度的草原,羊不会出现眼疲劳,所以也就不会得雪盲症。但有一段路程走了一小时居然才出现了山坡,而且山坡是和草原一样的牧草,没有树木花草和山石也没有裸露的山体,看来冬天下了大雪对羊来说这也算是视觉享受了。
    一望无垠的草原其实是都有主人的,赛音说现在的草原都是像咱们那里的农村分田到户,各自打理的,每家三百亩或五百亩,你家的羊不能来我家的领地吃草,我家的牛不能踏进你家的牧场放牧,果然,不管多广阔的草原都出现有篱笆桩铁丝网制成的栅栏,但我看栅栏也就膝盖高,对灵活的羊越境好像不成问题,看来是牛羊马们已经是墨守成规了。令人惊诧的是沿途的草原并没有看见一位牧民管理自己的畜群,只让它们自己优哉游哉的随遇而安。
    天放晴了,车行至一处草原开放的牧场,赛音让大家下车去彻彻底底的感受一下身处大草原的滋味,天确实是蓝啊!湛蓝如洗澄澈而空远,洁白的云朵不停地变幻莫测着。孩子们围着那头失群的肥壮无比的牛评头论足完又高兴去那条虽小却清澈无比的小溪里赤足戏水打闹。我们贪婪的领略着这神往已久的草原风光,我则打开了手机把音量调至最高把凤凰传奇的我和(草原有个约会)和腾格尔的(天堂)放给大家来听,优美的歌曲立即让众游客的心情如锦上添花般的华丽优美,有的游客还不顾雨露未干躺下随天籁之音边感叹万千道:“真好啊!不回去了吧,不回去了吧”!
                   
                     敖包篇

    赛音问草原上的姑娘小伙儿约会在什么地方,大家答敖包,但再问敖包是什么就没人知道了,赛音说在草原谈恋爱约会没公园没电影院,所以就只能在草原,但约好在草原见恐怕几天也找不到人,也就只能在敖包见,所以也就有了脍炙人口的草原敖包相会。
    以前总以为蒙古包和敖包是同一类型都是牧民的流动住房,但通过赛音的解释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牧民秋天时都会把自家牧场里的草割倒打捆晾干然后拉回家储存以便冬天做牲畜的粮食,现在都是机械割草(我们看见了割草机,像玉米收割机的样子,把草割倒打捆,草原上打成方型捆的牧草经常映入我们的眼帘),赛音说以前都是人工割草,每完成割草这项工作牧民都能累的脱层皮,看来像咱们以前麦收一样累人。
    赛音介绍以前牧民割草的镰刀镰头有两米长,镰刀锋利无比,一镰刀下去就是一片,但草原里总会有或大或小的石头,那时物资匮乏,牧民制作一把镰刀非常的不容易,割草时镰刀碰到石头会把镰刀嘣上缺口,镰刀也就报废了,所以牧民就会把石头捡拾起来找一个固定的地方摞起来,等石头多了也就成了草原的标志物,时间长了也就成了年轻人谈恋爱约会的地点。但车走了那么多草原我们都没看到一个敖包,看来草原里的石头不是很多。

                        骑马篇
     
    来到内蒙古不骑马显然没有代表性,所以导游说下一个项目是骑马时大家都是跃跃欲试,为这赛音不顾略高的气温专门穿上了蒙古族服装为我们助兴,看似一件简单的少数民族服装通过赛音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还有很多的门道和规矩,比方说前面衣襟装饰的宽窄都有严格的老少规定。骑马场是当地旅游局特别规划出来的牧场,好的牧场是不允许游客随意践踏的,这样的骑马场草不高,而且有专门的路线,赛音嘱咐这时大家要遵循第三条规定(不计较),大家是出来游乐开心的,不要生不必要的气。他说当地牧民没受过什么文化教育,性情虽直爽朴实,但也有弊端,那就是说话方式有些鲁莽,文明素养上欠缺一些,但他们对游客一点恶意也没有,他们让做什么只要好好配合就行。
    女游客们真到了要上马时看那些形态各异有高有矮有瘦有壮在场地互相尥蹶子摇头摆尾打响鼻的场面有点发憷,问赛音能不骑马吗,赛音说除了腰椎间盘突出者都能骑,实在不想骑马的坐马车,大家看看没一点特色的马车还不如骑马,时间紧迫,当地牧民脾气果然焦躁,看我们犹疑不前便大呼小叫的催促,不能再犹豫,何况三百大元已经买票交上,不上马等于自动放弃,除了两个上了年纪的游客其它都硬着头皮被牧民马夫扶上了马,我实在不想骑马的啊,但在孩子及全车游客面前我不能露怯,再说不惑之年了以后可能再没机会骑骑马了,还有得对得起有点小贵的三百元骑马费。
    马夫边嚷嚷着边把游客依次扶上马边嘱咐害怕不能惊叫,上马后不能互相递东西,下雨不能打伞,不能大声喧哗叫嚷,不能让马跑,只能让马走,这些都是为了不让马受到惊吓,因为一马受惊会令马群失控,三四十匹马三四十个丁点骑马经验也没有的游客那样的后果是会不堪设想的。
    马夫在简单授意起码的骑马经验后就要启程了,老公一看自己骑的马是矮壮型的便问马夫这马能跑起来吗,马夫问他骑过马吗,他答没有,马夫大吼,“没骑过马你跑什么,不然赶紧下马不要骑了。”老公糟了顿吼依然嬉皮笑脸不当回事。我则恨恨的谴责他要拿众游客的生命开玩笑,,他答只是随便问问,我说你这随便一问对马夫来说就是你意识上要让马跑起来啊。
    这时骑马路线的天际乌云压顶滚滚而来伴随电闪雷鸣,大雨即将而至。马夫好不容易把这么多游客扶上马规整好队伍也不便暂缓再骑,所以我们就在忐忑不安中迎着未知的危险开始了骑马之行,马夫偏偏让我骑了匹性情急躁的马,这马一会儿小跑上前,一会低头吃草落队,一会儿只不管不顾的和同行的马挤靠纠缠,就在这时,远方群马策奔,我的马儿骤停像吃了兴奋剂一般扬起脖子两眼放光发全身绷紧,看样子就要脱离马队狂追而去,幸好领队马夫看情形不妙赶紧策马奔至跟前用蒙古语大呼小叫训斥了它一顿,它才极不情愿心有不甘的归队前行,而我已是胳膊腿紧绷手心出汗,心脏狂跳过了好久才缓过神来。就在这时一道银光闪电自上而下劈了下了,雨也随之噼里啪啦下了起来,幸好离中途的蒙古包点还有二百米左右,但马夫却不敢让马群疾走,还是得保持原有速度在电闪雷鸣中让马不疾不徐向目标赶去,其实大家除了手机相机(都做了防雨措施)都不怕遭淋雨,主要是怕遭雷劈着,一雷毙命也就一了百了,但如果半死不活茫茫草原几百里救护车来了也晚了。
终于到了蒙古包避雨点,马夫边赶紧把游客扶下马边便随电闪雷鸣发疯似地吼,“下马赶快离开马群,”。游客在疯奔,马夫在疯吼,那情景太可怕了,好像天上是轰炸机在投弹。
    蒙古包里惊魂未定伴随凄风苦雨气温还骤降,牧民拿来了暖瓶装着的奶茶供游客饮用解渴御寒,好不容易轮到我们一喝,哦,奶茶是这味道?灰呼呼的又咸又涩没有想象的可口。
    雨终于停了,出了蒙古包我们等这个景点唯一的那辆皮卡车依次拉我们返程,等车的时候有一牧民骑马(草原交通工具有马,摩托车,皮卡车)可能回景点,我们在一个高坡上兴奋地看起了现实版的牧民骑马,但见那雄壮的灰白马儿撒开四蹄勇猛矫健的奔跑在草原上,牧民在马上英姿飒爽的策马扬鞭,简直是太过瘾了,可就在这时,恐怖的一幕出现了,可能刚下过雨草原上有积水令那匹马的左前腿陷进了泥坑,正疾驰奔跑的马儿一个趔趄轰然翻倒,牧民也猝不及防的随之跌落马下,那马儿看似没受伤,踉踉跄跄爬起来居然不管主人自顾跑了,那牧民看似无大碍,他慢慢起身又躺下然后又慢慢坐起来但又躺下了,这情景令我们一度惊骇不已,继而手足无措要不要赶去帮忙,这时远处牧民的三个同伴一个骑摩托车,两个骑马迅速冲至跟前一个查看牧民伤势,另一个则骑马追那匹没良心的畜生去了。幸好牧民没受大伤,居然又上了追回来的那匹马骑着慢慢回去了。
    突发的一幕令我们更加对骑马增加了畏惧之心,但这时被雨淋透的马鞍也晾晒的不那么湿了,有的游客还是提议骑马返程,女游客极力反对但无奈车迟迟不来,就算来了车还不知得拉几趟才能拉完,没辙,不骑还得骑,有俩游客实在不愿把裤子弄湿,所以自顾自的沿骑马路线走回去了。
    返程马夫给我换了一匹比较温顺的的马,所以一路还算顺利,路上,游客提议牧民马夫唱一曲,牧民腼腆回应我们唱三首他就唱一首,在我们再三要求下,牧民可能怕我们留有遗憾,所以便随意的哼唱起了蒙古语歌曲,虽然没高声发挥出来,但我们听来却也真是音域宽广,抑扬顿挫,别具内蒙古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特色。
   下了马,大家意犹未尽了好久才恋恋不舍得离开了骑马场。
                        
                       烤全羊篇 

    来到草原,不吃烤全羊好像更没有代表性,所以赛音让每人交上一百五十元晚上每两桌加只烤全羊时没人提出异议,虽然有点小贵,三千元一只烤全羊(比咱这里还贵)但这是草原上的烤全羊阿!
    晚餐都快吃饱了两只烤全羊终于在小餐车上被姗姗推来,赛音让照相留影后再吃,于是众游客纷纷观赏照相,我则有点啼笑皆非,因为油乎乎的羊头上戴着一大朵绸布扎成的花朵,两耳边各垂下一段绸布,嘴里还居然让羊横衔着黄灿灿的一束花儿。不管怎样,主人是为了对我们表示尊重和诚意才费尽心思的在一张面目狰狞龇牙咧嘴的熟羊头上大做文章以示对我们的热情和好客的。
    坐定后两个服务员各持一把锋利的餐刀三下五除二了就凌迟了一盘羊肉端了上来,蘸料是一碟辣椒酱和一碟粉状只尝出有辣椒粉的蘸料,大家迫不及待夹起一片品尝,肉软乎乎像是煮熟又再把表层烤焦就算是烤的了,而且味道极膳,蘸料还寡味,没有尝出孜然,没有耗油。还不如咱们这里的烤羊肉有味道,可能当地人都这样吃所以就觉得很美味了吧。
                          
                    草原牡丹篇

    行程的最后一项是旅行社赠送的晚上一场蒙古族的歌舞演出,我们就想赠送嘛,应该是一场走形式没看头的歌舞团形式的演出吧。
    剧场内观众坐定时间已到演出开始,美丽的主持人身着蒙古族服装出来作介绍,说今晚的歌舞名字叫做(草原牡丹),主题大意是这样的------历史上某一位皇帝为了稳定维和把美丽的公主下嫁给蒙古国一个太子做皇妃,这位公主在当地的贤德与貌美集于一身,所以她深得当地臣民的爱戴,因为她帮助太子把这里治理的安乐祥和,经济富裕,还把内地的生活和文化传导给当地的臣民,让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更加蒸蒸日上繁荣昌盛,所以这位颇负盛名的公主在当地人们赋予她为草原牡丹。
    演出开始,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这次演出居然如此的震撼人心,演员,服装、灯光、歌唱、表演,都是那样的完美,阵容是那样强大,尤其服装让我感觉世界上最美得装束竟然是蒙古族女性的服装,那些服装在灯光的效果下美轮美奂,出乎想象精美绝伦的这场演出彻底的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我则为我平生看上了这样精彩的演出而激动地泪眼婆娑。往常看演出鼓掌我是礼节性的,但唯有这次我是发自内心的狂拍双手,拍的手掌发红好久才消下去。整场演出中间没有丁点停顿,一个系列完成换音乐背景后已经换好服装和造型的演员立即出来或歌,或舞,绝不拖沓,一气呵成。
    演出结束观众退席时没有往常的喧嚷,可能大家也像我似的感动与演出里不能自拔。赛音在车前等候问我们演出咋样,我感叹说太美了,感动的我都要哭了,赛音说他看过所以没进去再看,感觉确实非常的震撼。我本来是照了相的和视频的,但无奈拍出来的效果把这样好的节目都糟蹋了,所以干脆都删了,看那些乌突突的视频和相片只会忘却那宛若仙境的场景,还不如让我在心里慢慢的回味而才能悠长!
    赛音就要和我们做最后的道别了,他说内蒙古赤峰市地广物薄,经济不是太发达,所以他代表赤峰市政府感谢我们对赤峰做出的经济贡献。话虽然冠冕堂皇,但却是说的我们心里暖融融的,在去机场的车上赛音最后以一首内蒙古歌曲结束他与我们愉快的内蒙古之旅。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