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年复一年
年复一年
文 / 焦王 2014/2/10 20:09:11 发表| 已被阅读过 332 次| 评论0
    日子如同流水般日复一日的淌过,无声无息的逝去,蓦然回首一年又结束了。
    前几天,听到如此“高论”,现在为什么觉得时间过得快,因为现在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太多,没有了发呆的时间,以前闲的时候,夏天数星星,冬天晒太阳,所以感觉时间过得慢。终于,在年末的一个周末,有了一天的发呆时间,回味匆匆逝去的一年,感受生活,感知沧桑,品味一年的辛劳。

                   一、天天如一日

    这一年,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几乎是一样的忙碌,只是所写的文字不同。置身文牍,悉心揣摩,不仅做文字的行家,而且做各行业的行家。以前理解通才,是经史子集无所不通的大师,而现在才感觉到通才还是农工商旅无所不通的全能。  
    回眸工作二十年的岁月,从门店商贩,到市井胡同,从基层万千,到庙堂景观,都体味的真真切切,感觉自己的经历就像一本书,跌宕起伏,内容丰富,而内心的感受却远非用文字所能描述的。二十年间,单位换了四五个,居然没有一个能正常休班的,估计加班加点的时间累积起来也有几年时间,彷佛人生苦短,也是靠加班加点来弥补的。于是,在习惯加班的同时也有内心的困苦,但在困苦中挣扎着一步一步向前艰难的走着。前行,不是追寻奢华,而是让自己的生命更加鲜活,更有生命力,使自己这本书更加丰沛厚重。

                  二、复习了一套书

    有天,与同学一家小聚,同学孩子读初一,小男孩,名“双喜”。女儿问双喜最近在玩啥,双喜说最近在读书,女儿问读的什么书,双喜说读的《明朝那些事儿》。女儿问我明朝有哪些事,我说明朝那些事挺多,内容就在《明朝那些事儿》。女儿让我借一本,我说是一套共七本。女儿说那就借一套,我说小孩子未必看得懂,也未必喜欢看,先借一本吧。于是,女儿的手上有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
    接下来的几个月,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把《明朝那些事儿》一部一部认认真真的读完了,我也秉承“书非借不能读”的原则,看一本借一本,当整部书快看完了的时候,才网购了一套——以便日后复习。
    女儿还是小学生,看这种老江湖、老油条的书,起初我真的没有把握。然而女儿却做到了手不释卷,甚至偷偷带到学校里看,很多大段大段的文字女儿还抄录在积累本上。从女儿安静的书房中,时而传来爽朗的笑声,时而传来嚎啕的哭声。想必书中讲述的一个个故事感染了她,仿佛在与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对话。夏言、徐阶、张居正,一个个阁老处心积虑,支撑着大明江山;于谦、海瑞、孙承宗,一代代忠良铮铮铁骨,受万人敬仰;王阳明的心学,唐伯虎的才华,徐霞客的游记,留下了太多的传说。还有,遗臭万年的严嵩、魏忠贤……书中肯定夹杂着作者个人的观点,但这部书善恶分明,给人以太多的启迪。正如古语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每当女儿睡觉之后,便是我读书的时间,为了配合与女儿的交流,应对女儿的提问,我又把几年前就读过的这套书重新读了一遍。女儿不住的问这问那,我也尽量的像个百事通,不住的查资料,一个一个的解答,也体会着和女儿同读一本书,边读书边学习的快乐。

                三、两部电影带来的回忆

    闲暇时看了几部电影,最失望的莫过年底刚看完的《私人定制》,感觉编、导、演所谓的几位大腕江郎才尽,形式雷同于《甲方乙方》,情节缺少内涵,靠针砭眼下几个热议话题当噱头,相反两部低成本的电影却让我几度难眠。
    如果让我评价《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是两个字:一般。我没有电影里种种情节的经历,我没上个大学,上学时没有谈过恋爱,加上时代的代沟,对影片难以准确评价。然而,这个片子却引起了我对青春的回忆与感慨。
我的青春没有丝毫的轰轰烈烈,平淡无奇,甚至几分平庸。只是一个好孩子的模样,好好学习,认真工作,没有一点打拼的气魄,值得咀嚼与回味的真的不多,有时连回忆的勇气都没有。秋末,烟台的同学来济南,几个同学凑到一块,回忆了四五个小时的青春,越发感叹“我将青春付东流”。
    《中国合伙人》拍的好,好在彰显了正能量,尤其给创业阶段的青年人以启迪。每个人的经历都应该是一部奋斗史,充满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历程。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没有太多的外力可以借助,只有依靠个人的努力和上天的垂爱。与其说是奋斗,不如说是挣扎和抗争。我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打拼,但也是在坎坷与曲折中艰难前行。从未涉足生意场,更没有合伙人,就一个人孤单着、摸索着前行……

                    四、最后一次考试

    不少表格有这么一栏“有何特长”,我现在想自己能否填“喜欢考试”。上学时的考试且不论,工作二十年参加的正规考试何其多,成功者有之,失败者更有之,然而我坚持着,通过考试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伴随着今年春天的结束,我又一次经历了一次难忘的考试,也为我的考试生涯划上了一个迟来的、但圆满的句号。虽说机遇总来得晚一些,但我还是要感谢上帝之手,也许是同情我不懈追求的经历,总是在我临近“红线”的时候,让我收获那份成功。
      现在,有些人传播我的经历,我的经历也激励了不少坚持考试的年轻人。其实,我没有《中国合伙人》那样的精彩,没有任何的背景,没有高深的学历,不会经商,不善交际,唯一可为我所用的就是学习与考试。即便考试的经历也不敢回忆,因为充满了太多的失败和挫折。但在失败与挫折面前,我所选择的就是反思和继续学习。我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学,而是涉猎广泛,提高知识,提高境界,修身养性,全面发展。如果以此评判,也许我也无悔青春,无悔追求,无悔创业,无悔自我——因为我尽力了。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考试的大门或许也已对我关闭,没有了驰骋考场的机会,但我依旧会在反思与学习中前行。



                                   2013年12月29日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