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散文>>文化莱州
文化莱州
文 / 焦王 2014/10/18 14:01:45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72 次| 评论0
    也许以前对莱州关注太少,只知道是个地名,有何特色一无知晓,总感觉没什么吸引人的,甚至连游览一次的想法都很淡。今年八月,在同学“南有苏杭,北有掖黄”的诱导下,驱车前往莱州、龙口游玩,而这次出行也使我感受到了莱州的魅力。
    躺在莱州湾宽阔的臂膀里,让海水尽情冲刷着皮肤,又一次体会大海的广阔与温情。远离城市的喧嚣,置身阳光沙滩,仰首蓝天白云,心中便没有了繁杂琐事,只有尽情的享受和无尽的欢乐。 
    回到莱州城区已是夜色阑珊。接到当地同学的一则短信,推荐我们到掖县公园看一看。玩了一天有些累,而且已是晚上八点多,我有些犹豫。孰知宾馆的服务员也热情的推荐,“第一次到莱州吧,去掖县公园看看吧,挺代表莱州的”。代表莱州?除了美丽的莱州湾,代表莱州的还有其他?于是打起精神,穿过流光溢彩的光州路,赶到了掖县公园。
    夜幕下的掖县公园人头攒动,十分热闹。高高的石坊上刻着“掖县公园”。掖县是莱州的前称,在历史上更长的时间里用的是掖县这个称谓。单从公园的名字,我读懂了当地保护历史记忆的用心。穿过石坊回首一望,石坊背后高悬着三个字“状元坊”。心中不禁一震,这里走出哪位状元郎呢?
    走进公园不远,有一组雕刻,介绍莱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关戏、滑石雕刻、草辫技艺,一个县能有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不简单。上午当地同学从高速路口迎接我们后,第一件事就是领我们参观草编厂,送我们草编包,原来这是很有特色的礼物啊。不仅如此,莱州的毛笔、姊妹易嫁传说等列入各级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都成为当地的特色招牌,使我对这个县级市刮目相看。其中,姊妹易嫁的传说,收录于《聊斋》,传播于吕剧,故事的主人公是明代嘉靖初期的内阁首辅毛纪,难道状元指的他?
    公园的中心大道真是“星光闪耀”。莱州的历史名人在这里都得到了应有的位置。两个孩子流连于一座座塑像和简介,有几处游客坐在简介上休息,孩子们也会礼貌的让他们起身,逐一认真的读着。我也穿行在这些名人塑像面前,感觉古代莱州人才辈出,也感受现在莱州的文化氛围。我找到了毛纪的塑像和简介,他是明代的进士,还不是状元呢,那状元究竟是谁呢?
    公园中心位置,是两组规模较大的雕塑,一组是状元像,一组是进士墙。我的诸多不解在这里有了答案。三位状元的雕像卓然而立,吕蒙正漫卷诗书,王俊民英姿勃发,徐殿飏金戈铁马,不禁肃然起敬。王俊民是宋仁宗时期王安石任主考时拔得头筹,可惜英年早逝。徐殿飏是乾隆年间的武状元,戍边半生。三位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宋初三任宰相的吕蒙正。去年国庆期间去的洛阳,在伊水河畔,知道了吕蒙正伊水岸边“饐瓜亭”、白马寺里斋后钟的典故,也便有了吕蒙正是洛阳人的记忆。而今莱州人通过一番考证,证明名相源于本土。对名相故里我无法评判,然而我更希望吕蒙正是莱州人,因为在这里每天有那么多人瞻仰他的雕像,传播他的英名,都会诵读巨幅石雕上的《寒窑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是啊,好一个吕蒙正,入朝为相,功成名就,依旧不忘年少家贫、生活艰辛的经历,检点个人的“一指风寒”,检点太宗的宫廷奢华,做到了敢亮丑、不忘本,成为后人求学、做人、为官的楷模。不仅这些,在进士墙上,我们看到了自唐以降,97位进士的名字。据史料记载,全国历代有记载的文状元不足600人,武状元不足170人,其中山东有文状元48人,武状元16人,状元平均三个县出一个,进士平均每个县不足30人。而莱州状元有三,进士近百,何其壮观。这状元像和进士墙凝聚了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又成为多少读书人的榜样。正因如此,莱州竖起一座状元坊又有何妨?
    第二天一早,我们驱车前往毛纪墓。路上我给孩子们讲那段历史,两个孩子都喜欢读《明朝那些事儿》,对明世宗“大礼仪”之争的历史印象深刻,也对毛纪墓充满期待。然而来到毛公山,才发现这里是另一番情形。开山挖矿导致无路可走,只有下车踩着厚厚的粉末前行。终于到了,却是高高的围墙,紧锁的大门,把我这个千里之外慕名而来的学子拒之门外。忽然,看到围墙上有处扇形的开窗,于是便顾不得斯文,带着两个孩子翻墙而入。
    院内荒草茂盛,足有齐腰高,即使甬道上也生出了杂草,想必这里鲜有人问津。荒草之中几座石俑、石兽依旧在看护着墓园。石俑面色庄重,持笏而立,石马、石羊雕刻精美,惟妙惟肖。还有几块高大的碑文记载着毛纪的荣耀。甬道的尽头是新建的一座仿古的庙堂,想必是打算建成毛纪的飨堂,而现在却是空无一物。后院是毛家墓冢,居然有十几座。高高的封土,蔓生的杂草,使人感到不寒而栗。中间的毛纪墓经过垒石修葺,显得尤为突出。
    此时,又有几位游人翻墙而入,有的拿着先进的摄像器材,把镜头对准了沉积数百年的古迹,有的踩着荒草,推敲着龟砆碑上的文字。上前盘问客从何处来,答曰青岛。对方问我是哪里来的儒生,对曰济南。彼此闻后,相视而望,惨淡一笑。荒草凄凄,墓园寂寂,在漫山荒草间踏寻古迹,更加感受历史的沧桑,文化的荒芜。我不禁仰天长叹。
    翌日,自龙口返回,结伴而游的朋友提醒我说,“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开车一定要慢,路上估计也要堵车,日子不吉利”。我笑着说“多虑了。昨日已谒毛纪墓。很多传说中毛纪是仙人,自然会保佑我们平安无事的”。果然,比来的时候还要顺,来时还堵了一阵,归程一路顺风。
    参观完毛纪墓,我们途径中华月季园,来到云峰山。没想到海拔300多米的小山,植被如此之好,北魏石刻保护的如此之好。山虽不高,清新典雅,植被青翠,石刻闻名。1500年前,时任光州刺史的郑道昭在莱州的云峰山、大基山都留下了珍贵的石刻,据说他的《郑文公碑》等书法是由隶到楷的珍品,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沿着石阶盘旋,细数着一块块石刻,辨析着上面的文字。曲径通幽,心也格外安静,孩子们看到为保护石刻而修建的楼亭,都明白了这些石刻的珍贵。这小家碧玉般的青山,成为国家书法名山,这貌似简陋的石刻,成为书法家们争相临摹的精品,舒同、赵朴初、沈鹏、张海等书坛大家在这里都留下了墨宝。是啊,文化是云峰山的灵魂,文化也只有这样悉心的呵护,才能得到保护与传承。
    谈到游览云峰山,还有一件事不能不提。无论是询问登山的道路,还是与当地人攀谈,看着我们领着两个孩子,居然众口一词都推荐我们去附近的神仙洞看看。他们说,神仙洞并不是景色格外好,而是求学很灵验,给孩子求一求,一定能考个好功名。这次我们真的没去,但心已经到了。联想到掖县公园内的状元像、进士墙,联想到莱州历史上三代四进士、双凤齐鸣、兄弟继科等典故,联想到上学时同班一位莱州同学几乎每次都拿一等奖学金,心中豁然开朗。这里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有着“惟有读书高”的深厚基础,这才是莱州的骄傲。好一个文化莱州。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