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散文>>青云谱随想
青云谱随想
文 / 焦王 2015/11/24 17:04:44 发表| 已被阅读过 313 次| 评论0
    某日,在家谈及十多年前去南昌游玩之事,读初二的女儿煞有介事的说了一句,“南昌没什么好玩的,只有青云谱还不错”。我愕然,当年去南昌时还没有她呢。我虽然去过,也没听说什么青云谱。女儿一看这次能胜过我,便又自豪的来了句“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幸好它的郊外还有个青云谱”。而我却听得一头雾水。女儿也不争辩,从卧室拿出余秋雨的书,挖苦我道“你还说喜欢余秋雨的书,还不如我读的认真呢”。女儿打开《青云谱随想》一文给我看,第一句就是“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幸好它的郊外还有个青云谱……”我欣赏的看了看女儿,暗自窃喜,但愿青出于蓝。
    前几天出差去南昌,临行前女儿一再给我布置任务——一定去看看青云谱。看那表情好像让我替她去看老朋友。由于是公干,能否去得青云谱我心里也没底。孰知,人之心天可鉴。办完公事已是掌灯时分,沿着一条城乡结合部的大街往城里的方向走,走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找到合适的住处,忽然同事指着一块路标说“往右是八大山人纪念馆”。我猛然一震,难道这就是青云谱。右行是条仿古的街道,瞬间感觉到一种文化气息,我已经嗅到了书画的墨香。说什么也要住在这儿,就算与孤独的八大做个伴……
    余秋雨在文中写到“有一年招收研究生时曾出过一道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题:略谈你对八大山人的了解。一位考生的回答是:中国历史上八位潜迹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骨,姓名待考”。每每读到这儿我会哑然失笑,认为先生说的过于夸张了。而同事是位研究生,政府的文椽,也不知八大山人何许人也。我便认真的解释说,八大山人指朱耷,明朝宗室子弟,明末清初避时局,装聋作哑,装癫卖傻,先做和尚,后做道士,苟且偷生。做道士时,便隐匿在这青云谱……
    青云谱本是一处道观,而今却被命名为南昌市的一个区。难怪在路上问及青云谱在哪里,路人总会反问一句这不就是青云谱吗,只有追问八大山人纪念馆在哪,他们才会指出方向。如今的青云谱,以道观和纪念馆为核心,周围打造的流水环绕,植被清幽,全然一幅水上江南的样子,晨练的市民,文化的街市,都显得平静、安逸,也算给八大以慰藉。
    作为清晨的第一批游客,走进了青云谱。连夜做了点功课,搜到的青云谱图片,多是碧水环绕中的白墙青瓦,格外醒目。而看到的青云谱连墙壁都贴成青砖的模样,缺少了清新典雅,莫非叫青云谱就要姓“青”吗?联想到刚去过的长沙橘子洲头,在沙丘的尽头、伟人的巨幅雕塑下,居然真的种了一片橘子树,感觉若真如此,可真少了些文化。我不解的还有,为什么这一片称之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是不是也要把“八大”理解为八大景区呢,久负盛名的青云谱反而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了。青云谱,彷佛放大的是地域,萎缩的却是文化。最令我费解的是,这里有范姓先生不少的题字,若在他处也就罢了,但这朱耷是个有筋骨有脊梁的人,骨子里反清复明,忠于故国,而范先生明显的缺少这一点。中国书画名家多的是,我猜想,管理者大概收藏了范先生的字画,否则怎么会连这种缺少脑筋的事都做得出。
    作为道观的青云谱,依旧保留着古朴、狭窄的院落,更像是一户文化人家的私邸。如今这里是八大的艺术简介。在这幽静的院落里,我久久凝望,仿佛看到了那个清瘦的身影,稀疏的华发,不整的道袍,时而抱着一捆做饭的枯枝,时而抱着几卷画轴,时而拿起一壶老酒,匆匆的从这里走过……
    南昌市最大的善举,是一直精心保存了数十幅八大的真迹,南昌也以此为荣,修建了大气的“真赏楼”。可我对取名“真赏楼”颇有微词。八大的书画意境是含蓄的,甚至是深邃的,就连八大山人以及雪个、驴屋等自号也显得稀奇古怪,令人揣摩。而这“真赏楼”直白的露骨,缺爱好了雅趣。楼内展示的每一件作品,都曾在各种媒体上见到过,并不新鲜,但真的面对着三百多年前泛黄的纸张,内心不禁一颤。宣纸上的山水犹如枯叶那般脆弱,然而却又如山水那般不朽。而八大就是从这些泛黄纸页中走出来的一代宗师。
    要想读懂八大的画,就要体会他的心境。作为明代皇胄,他年少时家境独特,寝食无忧,与几位长辈一样专攻书画,很是逍遥。他才华横溢,甚至抱负远大,然而,他所依附的大明江山轰然倒塌,一切美好的愿景被现实无情击碎。芸芸众生,万家灯火,却容不下他的存在,于是那个名叫朱耷的人消失了,佛堂道观里多了一名不显眼的信徒。每日虔诚的祈祷中,掩饰的却是一颗不安的心。孤独、惊悚、压抑,无奈、无助、无语,一天天在挣扎与煎熬中度过,直到他去世——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八十而善终。我把他的一生概括为“悲愤”。
    读懂了八大的心境,也便读懂他的画作。他的画,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逼真的形象,简单的勾勒,夸张的形象,渲染的用墨,大幅的留白,似是无形胜有形,似是无声胜有声。上粗下细的奇树,上宽下窄的怪石,残卷枯败的枝叶,姿态怪异的鱼鸟,都赋予了太多的寓意。站在他的花鸟画前,远观、近瞧,细细的玩味和揣摩,也便咀嚼出一些味道。时常有人点评八大笔下动物的眼睛会动,甚至翻着白眼。而我却认为,那是睁眼看世界的表现,内心的痛苦和彷徨不等于眼中无物,大千世界的一切都在眼底,一切悲愤与哀鸣都在心里,可谓眼为心声。我没研究过国画,但我明显的感觉看到的不仅是八大一个人的画,而是一些人的画。在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人的作品中,都有一些因素与八大的作品重叠。由此我感到,八大开创的是中国花鸟画大写意、大泼墨的一个画派。
    院子东侧一隅,竖立着八大的雕像,清瘦、沧桑,手拿斗笠静望远方。八大之墓,朴实、清幽,坚守着文人的魂魄,伴随着南昌的兴盛……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