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散文>>五台山的早晨
五台山的早晨
文 / 焦王 2016/1/25 10:11:17 发表| 已被阅读过 345 次| 评论0
    白天游览了平遥古城和乔家大院,古城、古院、古街巷,凝聚着前人的智慧,承载着晋商的古今。夕阳下,车窗外的景致稍停即逝,但山西时而平坦、时而沟壑的地貌,犹如厚重的文化一样印刻在记忆中。
    如何评价山西呢?驶往五台山的路上我一直在自问。虽说这是第一次走进三晋大地,但提及山西又有多少想要议及的事情。看过柴静的《看见》和《苍穹之下》,印象中的山西就是漫天尘埃,遮天蔽日,拉煤的车辆首尾不相见,一堵就一天。然而,我们从南到北游历了山西,看到的是蓝天白云、车辆有序,也许这是持续治理的结果,反而几次经过的河北,难得见到蓝天。车窗外,公路两侧显示的“八路军总部”、“白求恩纪念馆”等,让人感觉山西为民族做出的付出,这些也只是山西厚重历史的一瞬,“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是我早就知晓的考古真理。山西值得欣赏的古迹太多了,于是乘着中秋的快意,还是多看几个地方吧——五台山,已经近了。
    临近五台,夜色已深,外边下起雨来。中秋时节居然电闪雷鸣。车窗外通天透地的闪电,还有明天仍有中雨的天气预报,都让我们感到焦灼,甚至还有几丝无奈。联想到两年前去九华山,深秋时节却烟雨蒙蒙,山上山下大雾弥漫,广化寺前半圆形的放生池,从这边居然看不到那边,只能一个寺庙一个寺庙的拜佛,却未能领略九华胜景。而今来到五台山,但愿菩萨能宽恕我的罪过,让我一睹佛国名山的真颜。
    凌晨,进入五台山。一轮明月升起在黝黑的山岩之上,静谧、温馨、祥和,这是中秋节的明月。四周群山崔嵬,被夜色笼罩着像一面面黑黑的墙壁,只有山顶的明月洒下圣洁的光辉。
    打了个盹,凌晨五点队伍出发,组织者说要空腹朝圣,以示虔诚。这里海拔过2000米,气温只有5度左右,而且山中又一次下起雨来,哎,只有一心拜菩萨吧。
    五台山是传说中文殊菩萨的道场,而文殊菩萨又是智慧的化身。据说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很多上香的人,而今天是中秋节。夜色中能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早有先抵的香客在敬香。我是无神论者,佛教是舶来品,各路菩萨本就是传说,在中国却各有道场,每每想到这点便感觉可笑。而每次走进佛国圣山之中,也便随着虔诚的人流,听着这些传说,看着菩萨的塑像,也便静下心来,感悟情怀,祈求平安。
    顺着鞭炮声,我们直奔五爷庙。天啊,五爷庙前早已排起了长队,这些人肯定一宿未睡啊——而且,雨停了,香客的虔诚是不是打动了菩萨。五爷庙据说是最灵验的道场,庙外的香炉周围挤满了香客,而庙里成百上千的人自觉的排着队,他们等着进入庙中,给菩萨磕头许愿。从一个侧角朝庙里张望,庙里供奉着骑绿毛狮子的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普贤菩萨,骑神兽的观音菩萨。站在五爷庙里的院中,看到的是香烟缭绕中是静寂虔诚的人群,还有院墙外表那座一座威严的白塔,以及白塔上空露出的渐渐淡去的云层。
    沿着山路前行,环视周围的群山,平和开阔,雄壮舒展,十分霸气。多彩的树叶装扮了大山,斑斓的色彩显示着生机。沿着曲折的台阶攀登黛螺顶,一路上,香客接踵而至。有的拿着笤帚,维护着菩萨道场的容貌,清扫着每一步的台阶;还有的每走一步都要双手合十,然后整个身体匍匐在地,真是一步一叩首。想必菩萨已经“看到”了众生的虔诚,漫天的乌云自东而西逐步散去,朝阳从山坳中射进一束光芒,照耀着远处的山顶,山顶上有座庙宇,金色的山顶、金色的庙宇,格外醒目。俯瞰谷底,依旧笼罩在拂晓的晨光中,众多的庙宇凸显着白塔,山谷的云霭与青烟徐徐散开,沉睡的山谷正在醒来。
    黛螺顶上古老的牌坊,庄严的庙宇,残损的碑刻,印证着五台的历史,不同时期建造的五尊文殊菩萨造像,俯瞰众生,蔚为壮观。乾隆喜欢黛螺顶的景色,留下多首题诗,“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供养五台曼殊像,阇黎疑未识真宗”,既赞美了风景,又歌颂了菩萨。而此时,从山顶望去,阳光斜映在群山,谷底大大小小的寺院,一半在晨曦的照样下露出红砖碧瓦,一半笼罩在青霭中,景物也越发清晰,而那座白塔,塔尖顶着朝阳,正在由上而下接受洗礼。
    五台山,由环绕的五座山峰组成,山势较为平缓,但海拔都在3000米左右,山顶如同平台,故而得名。五台环绕的谷底,被称为“佛祖的手掌心”,就是如今的台怀镇。黛螺顶在掌心的北侧,偎依着群山,俯察谷底的全貌。而灵鹫峰却是谷底中心位置涌起的一个小山包。山包虽小,位置独特,声誉更隆。菩萨顶——听这个名字就感觉是菩萨居住的地方,就位于灵鹫峰上。而围绕着菩萨顶布满大大小小的数十坐寺院,有众星捧月之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果然如此啊。
    驱车登上菩萨顶。这里有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大殿里挂着唐卡,披着象征尊贵的黄色琉璃瓦,多位清代皇帝曾朝拜于此,也有多位达赖、班禅在此讲经。据说连这里的主持也被封为提督,山西境内的大小官员都要给他进贡。天公作美,雨过天晴,天空湛蓝,洁白的云朵飘过山间。站在菩萨顶上,极目环绕五台,平缓舒扩,心旷神怡。每座山顶平台上都有寺庙,远离尘埃,在这样的寺院里修行,确实是种境界。尤其是北台,那是五台山的最高峰,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又像一把宽厚的椅子,托菩萨的福,天气出奇的好,我们能够看到北台的每一个脉络,而山顶的那座寺庙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啊。从顺治到嘉庆,历代大清皇帝对五台山都垂爱有加,顺治更是舍弃皇位出家五台,站在康熙御笔“云峰胜境”的牌坊前,寺院叠压,白塔高耸,俯视万物,天下大观。
    从菩萨顶沿台阶下行,广宗寺、圆照寺、罗候寺、显通寺、塔院寺,鳞次栉比,让人目不暇接,刻有“敕造”字样的匾额、覆盖的金黄色的琉璃瓦,都显示着皇家的尊贵与荣耀。广宗寺里,留下了康熙皇帝巧遇在此扫地的顺治的传说,一块高大的影壁上镌刻着顺治出家诗的长诗:“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圆照寺里,依旧保存着明代印度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塔。在此不远就是罗睺寺,印度佛教中最早的沙弥是释迦牟尼的儿子罗睺罗,传说罗睺罗曾在寺中显圣并留下足迹,由此得名。急匆匆的从一座座寺院穿过,走马观花般看着寺内景观,而看得多了并不代表印象深刻,因为传说典故、寺院结构,甚至供奉菩萨的模样都已混淆,只是虔诚的在一座座神龛祈佑。当然,也有定格在脑海中的东西,那就是宏大的显通寺和塔院寺中矗立的白塔。
    显通寺,被誉为"中国第二古寺",它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之一。据说天竺高僧迩叶摩腾、竺法兰建成白马寺后,从洛阳来此,建起了这座寺院。多重的院落,宏大的殿堂,参天的古树,模糊的碑文,见证着五台山古往今来的变迁。而在寺院的藏经阁里,至今珍藏着宋代的经书、元代赵子昂和明代沈周等大家的书画作品,更平添了古寺的魅力。游览时,恰巧僧众在做法事,手持木鱼,鱼贯而入,朗朗梵音,袅袅青烟,成为别样的风景。
    白塔,几乎在五台山的每个位置都能见到它,这座由尼泊尔匠师阿权尼哥设计建造的白塔,已成为五台道场的标志性建筑。在颐和园里,我见过水光潋滟衬托下的白塔,华丽尊贵;瘦西湖里,我见过“一夜堆成”的白塔,婉约秀美。而这里的白塔,伴随着佛国世界的晨钟暮鼓,伴随着五台深山的寒来暑往,宏大、庄重、朴实。人们环绕着白塔,虔诚的转动着法论,荡涤着心灵。我坐在寺院的石板上,静静的注视着白塔,圣洁的阳光照耀着白塔,蓝天衬托着白塔,一群飞鸟盘旋在白塔的上空,圣洁而庄严。
    下山之前,一定要到菩萨面前许个愿。殊像寺里,高大的文殊菩萨塑像静静地注视着苍生。向往光明,寻求智慧,平安如意,是每个人内心的诉说。想必菩萨已经听到了——山中回荡着钟鼓梵音和鸟儿欢快的啼鸣。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