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从《给你一点颜色》谈华阴老腔
从《给你一点颜色》谈华阴老腔
文 / 焦王 2016/1/25 10:11:21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86 次| 评论0
    今天就从近期很火的一首歌谈起吧。上周日上海卫视中国之星节目,谭维维以一首《给你一点颜色》火的不得了。我们都已听了这首歌。这首歌好在哪里呢?我以为有“三好”:
    一是题材选的好,关于环保的内容。现在一提环境保护,人人都一肚子牢骚。现在年轻人追求时尚,时尚也要区分好歹吧?雾霾其实就是一个很时尚的产物。我们小时候没有,孩子13岁了,小时候好像也没这个词汇。里面有句词挺好“人人懂得道理,却仍旧那么挥霍”,说的多么现实。就好像人人懂得青春不能虚度,却依旧在挥霍一样。现在,环境保护,尤其是雾霾的治理,可以说是第一大民生。现在已经不是我们给自然一点颜色,而是自然在给人类颜色——那是在惩罚。
    二是创新的好。干吼的不等于唱的好的,传统的也不等于腐朽的。如今选秀节目过多过滥,歌曲无节奏、歌词无内容,无节操无内涵的节目确实很多。《给你一点颜色》既有民族元素又有现代气息,月琴伴着摇滚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看到了传统艺术不是不可雕琢的榆木疙瘩。歌词前两句“女娲娘娘补了天,掉下块石头是华山”就是标准的华阴老腔的歌词和腔调,在老腔中后边还有两句“太上老君犁了地,有个豁口就是黄河”。就这简单的几句唱词就把传说与现实紧密结合了。其实,传统艺术也是可以创新的,一味的墨守陈规只能是坐以待毙。
    三是借助的华阴老腔好。华阴老腔是什么呢?通俗的说就是陕西省华阴县几个村子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一个小戏种。然而它代表的是什么吗?随着的许多传统艺术的消失,这个原来的小戏种已经“不小”了。我个人你认为,它是中原大地汉族文化原生态的代表。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华文明根子在中原,辉煌时代在汉唐,华阴处于汉唐时期东西二都(西安、洛阳)之间的交通要塞,这里有黄河、有洛河,正处在最代表中原文化的河洛文化的关键区域,所以说华阴老腔有代表中原文化和汉族文明的深厚土壤。华阴老腔代表我们什么呢?我说不好,但可以谈谈感受。每每听到华阴老腔我总心头一热,甚至涌出泪水。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仿佛看到我们先人们的影像,那些民间艺人所表演的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民间艺术,而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痕迹。粗糙、粗旷、豪放、乐观,甚至从这些民间艺人的表演中,我能联想到兵马俑的“士兵”,陕西博物馆里刻画人物的唐三彩,还有双林寺的那些彩塑,我感觉他们是一脉相承,彼此交融。也许,只有在那个特殊的地域才能创造出如此特殊的文化,也只有在特殊的地域才能口口相传,绵延至今。
    华阴老腔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自己的解释是这样的: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的以物质形态包留下来的,小到祠堂、庙宇、碑刻等等,大到蕴含着文化的山水湖泊,俗称文物或文化景观。还有一些,存在于人的技能,也就是要靠人的脑、口、心、手去掌握,多数是靠家族或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那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形式实在太多了,比如各种戏曲、民间传说、手工技艺等等,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人类做不到。去年去莱州,同学专门领我们参观莱州草编,那就是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说也有两年多年历史。
也许我们感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挺多,但已经失传的更多,现在得以保存的也大都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所以说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已迫在眉睫。前几天孩子问我地理课本上出现的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几个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艺术。有藏族的格萨尔传说,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艺术,有蒙古族的长调,还有侗族的大歌。其中的十二木卡姆艺术就差点失传。建国初期,国家找到了唯一能完整唱全十二木卡姆的老艺人,名叫吐尔迪阿洪,先是录了音,之后一批知名音乐家用了六年时间才全部整理出来,所以说任何一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都非常不容易。孩子上次质问我,侗族大歌不就是唱歌吗,咋还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起初我也不懂,网上查了一下,欧洲人称赞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但毕竟没有直观印象。直到前段时间亲耳听到了,我才感觉到这是一个以唱歌为荣耀的民族,每个人不用刻意学乐理乐谱,就能唱出不同声部,一人唱来众人和,和声绵长不断,听侗族大歌真是一种享受。虽然我也听不懂歌词,但感觉清新悦耳,犹如天籁之音,会情不自禁鼓掌较好。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保留至今的都不容易,都需要百般呵护,薪火相传。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