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高 玉 惠 先 生
高 玉 惠 先 生
文 / 云海蛟龙 2016/5/13 12:35:16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54 次| 评论0
    孙家胡同里有一位高玉惠先生,瘦高的个儿,清瘦的脸上富有智慧。据说他早年在济南做的生意很大,属于那种能干、会干、爱学习、有头脑、善经营的企业家,他经营的老油坊(榨油厂)最为出名。
    新中国成立前,在邹平县的宋家集、罗圈村、章丘县的刁镇都有高先生家的大油坊。解放后又在咱村的陈家圈建起了大油坊,用棉籽榨油,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远近闻名。我小时候去过陈家圈的大油坊,宽大的房子里有一个直径十多米的大碾盘,双面凸的花岗岩石碾子立着有2米高,重达七千斤。碾子着力面是一圈(音quan)约20厘米宽的平面,它的轨迹就是碾盘上的环形石槽,石槽深约两三厘米,底和碾子着力面一样平,碾盘和石槽里都撒了炒熟的棉籽,好几头牛拉着大石头碾子一圈一圈地转,石碾子碾过去后,后边会有人把两边的棉籽扫到石槽里边,石碾子再次碾过后,还要把两边的往里扫,直到碾的细细的。碾细以后上笼蒸,蒸透以后趁热装入油垛,码垛子这道工序技术含量高,要求速度快,师傅们手脚并用,在钢圈内铺匀垫草,热气腾腾细料倒入后踩实抹平,把周围的垫草往里一挝(音wo),做完一个后再摞(音luo)上另一个钢圈,依次重复上面的过程,油垛子就是这样一层层摞起来的。榨油房里热气腾腾温度很高,穿着衣服进去一会就出汗。两个榨油垛子上有高高的柱子,柱子上用分别大牛皮绳吊着一百多斤重的石锤和铁锤。汗流加背的“榨油郎”,只穿着油乎乎的短裤,打着赤脚,拼着全身的力气把大锤抡起,牛皮绳和悬梁瞬间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只听“榨油郎”“嗨…”的一声,狠狠地向油垛上的大木头楔子砸去,震得整个油坊轰轰作响,随着油锤不断的撞击,油就从垛下不住的流了出来。那时候我们吃的基本上都是棉籽油,因为本地盛产棉花,又紧挨邹平县棉花主产区,棉籽资源丰富。棉籽富含油脂,出油率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八。
    我到过很多地方,留意过当地的传統榨油方式和老油坊遗迹,如湖南省的张家界还故意保留了传统榨油坊,供游人参观,其规模气势不敢恭维,在高先生的老油坊面前,乃小巫见大巫而已。高先生的老油坊不是最老的,但它是最大的,称天下第一大也不为过。老油坊那套东西要留到现在,应该属于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凡来旅游参观的人,都会为它的规模气势和榨油过程所震撼。后来,第四生产队队长刘青太还在小湾涯旁建起了小油坊,基本上是老油坊的缩小版,要保留到现在也是了不得。油坊的建造和经营充分显示了高玉慧老先生的智慧和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关他的传奇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各生产队都要打深水机井,需要大量的水泥管子,高先生参观了别人预制过程后,很快就捣鼓出来了,规格质量一模一样,村里所有机井用的都是他监制的管子。
    文革期间,高玉惠老先生已是60多岁的人,住的是民国年间盖的二层楼,是那种老青砖砌的,上面是小青瓦,与周围众多的坯墙草屋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特殊的社会背景下,难免会受到“关照”,有人限他三天把搂拆掉,否则予以强行拆除。“关照”他的人第一天去看了,第二天、第三天也去看了,见二层楼涛声依旧,没有任何变化。他们第四天再次赶到高家时,被惊得目瞪口呆,怎么都想不通,昨天还好好的二层楼变成了一层,房顶还是原来的房顶,院子里干干净净。高玉慧先生的能耐谁都知道,再能也不至于把整个一层楼来了个乾坤大挪移,一夜之间没了踪影,莫非他会奇门遁甲之术?无奈之下只得怏怏散去。当时不光他们想不通,村里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为此郁闷了好多年。后来知情人道出了真相:高先生当时丝毫没敢怠慢,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心里头有了谱。起床之后,找来了最要好的朋友刘全信、陈广礼等人,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借助杠子和绳子把屋樑屋架固定成了一个整体。第二天他走访四邻,实话实说,请邻居们务必借些长木板放在各自的家里。第三天他又走进邻居家,嘱咐他们天黑前把长木板斜靠在楼的外墙上。只等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高先生沏上茶水,在院子里找了个杌撑子坐下,便吩咐帮忙的朋友们掏拆二层楼上的墙砖,由最高处开始,四面墙同时拆砖,拆下的砖随手放到楼外的长坂上滑向地面,砖滑到谁家就是谁家的,砖不断的下滑,邻居家就忙不迭地搬运、堆摞,楼顶也在缓慢地下降(音jiang),高先生就坐在杌撑子上协调指挥,整整用了一个晚上,二层楼就变成了一层。
   章丘大葱名扬四海,每个村里都种着几百亩的大葱。种葱离不开葱种,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生产队里一亩地能产三四十斤葱种,高先生的一分自留地里就能产出三四十斤葱种。惊愕之余,有人想起了高先生曾经往葱地里撒白糖的事,认为可能是白糖成就了他的产量。其实是他误把高先生使用的化肥当成了白糖。在人们还不了解化肥是咋回事的时候,高先生就已经施用了从外地买回来的化肥,并获得了成功。
    有关高先生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村里人普遍认为他是个很了不起人。(刘长海)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