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岱宗赏月
|
文 / ziye
2004/2/29 11:16:06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80 次| 评论1篇
|
 |
中秋赏月,自古就是我中华民族的盛事。然而,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类越来越远离了大自然,与太阳的关系也是如此,如今的夜晚,人们大都在电视机前度过,所谓中秋赏月,早已徒有其名而已。故虽曰:“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然而,在高楼大厦里和在乡间山野中,所见到的婵娟岂可同日而语?
历代骚人墨客赏月咏月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然而,在高楼大厦的豪宅中,如何感受苏轼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的情致?何以领略李白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的浪漫?
今夜的八月十五,我为杂事所缠,中秋之夜竟然草草度过了。
谚云:“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决计于十六日晚补回十五的缺憾,怎么个补法呢?我准备到泰山上去赏月。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突然记起孟子的问话,我便套了一句自问:“独行乐,与人行乐,孰乐?”随即好不迟疑的答曰:独行乐!与人散步,默然前行太尴尬,说话太多又太累,而且不能思索。我情愿一个人独步在登山的途中让思绪插上翅膀,去追寻那久违了的童年时代的家乡山村的清风明月。
如今的泰城,到处高楼大厦林立,在市区,想要看到月亮,真是谈何容易!即使某些角落里洒下点滴月光,也早被万家灯火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只有在横穿东西马路时,方可一睹月亮的风采,路过宽阔平坦东西走向的“擂鼓石”路,朝东一望,果然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加之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看上去浩瀚的宇宙唯有这一轮明月占尽风情了。
一路上灯火阑珊,行人稀少,一任我神游遐想,不觉来到宽广美丽的天外村广场。令人诧异的是,偌大的一个广场竟然游人了了,一片静谧。这如同白天的车来车往,游人如织,判若两个世界,我不仅感叹如此清风明月,夜色风光,竟少人观赏,岂不辜负了这良辰美景?人们都忙活什么去了呢?
清冷皎洁的月光为广场罩上了一层朦胧的纱衣,使之更加神秘诱人。广场周边的灯柱金光四射,顶部环路边护墙下的日光灯,五光十色。环道旁那镶嵌在镜框中放大的泰山风景摄影清晰可辨,美不胜收。广场的景色与太空的月色交相辉映,形成了天上人间的奇妙融合,徜徉其间,早已忘却了自己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离开天外天广场,来到龙潭水库旁,站在岸边向东望去,月光下,清风徐来,水面上波光粼粼,好一派北国江南“平湖秋月”的美景。
继续往上走,天外村广场逐渐远去。摆脱了广场灯火的干扰,月色更加清明,月轮更加圆满。此刻,山道上行人几乎绝迹,而环顾群山,原本茂密、苍翠的树林,都变得幽深、浓黑。一阵凉风,山鸣谷应,顿觉一丝紧张袭上心来,然而这种多年不曾经验的心境却又令人感到新奇而刺激。我猛然想到了鲁迅先生《秋夜纪游》中的一段话:“危险?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到自己生命的力。在危险中漫游,是很好的。”
然而,猛然朝东岸一望,不由得一阵惊喜。原来月亮竟然从山后爬上来了,此种“月上东山”的景象实在是分别得太久太久了,这岂是在大楼林立的市里所能观赏到的?只有在这一刻,我才感到今天终于追寻到了五十多年前家乡山野中那熟悉、亲切的山风朗月了。
归途中,已是深夜,一轮皓月,高悬中天。放眼山下,天地显得如此空旷,廓大,高远,人于其间,显得何等渺小!我禁不住活剥苏轼的两句赋曰:哀吾生之须臾,羡泰山之无穷。
|
|
|
*************************************************************** |
网友:aa(aa@aa.com)来自: At:2004/2/29 11:43:06 |
主题: very good! |
this artical is very good!
i hope you can write more good articals!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